最近,针对《北京日报》的一个片评论文评论了“过度娱乐化餐圈化”的现象。这篇文章中的一些高端词汇汇以及对于脱脱脱“何不食肉糜”的设问让人忍俊不禁。文章中提到,问题的根源在于一群在球场旁边长大的媒体老爷们,留给公众思考的则是这些65%的球员是否都是教师、快递员、程序员这样行业中身为常人的爱好者。在每队最多仅有3名职业球员的情况下,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平时接触较少、较矫揉造作的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社交圈。文章中还提到,这样的媒体让人无法理解“战术水平”、“专业维度”到底是什么,是不是应该用小区广场舞来考核?到了解最后,个别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大打“散装江苏”、“十三区太保”等标签的流行语,无疑是在放纵低俗文化。
此时人们应当质疑,江苏队的球员们又能带来什么,顶尖的球队还在为世界级战队的身份竞争。因而,国内的足球环境是否真的在急剧好转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。最后,还提到“在巨大的一件事中,谁是谁的反面教材”,以此反映出人们对目前足球生态的真实感受。这些思考值得我们去深入与反思。